河南省棚改工作連續三年獲國務院激勵表彰
因棚改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我省再獲國務院激勵表彰。至此,我省已連續三年被國務院予以督查激勵,三門峽市、平頂山市、鄭州市分別獲得2000萬元中央財政獎勵資金。同時,國家在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時,對我省給予適當傾斜支持。
棚戶區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累計改造臟亂差居民區和城中村4431個,涉及棚戶區居民200多萬戶,開工棚改安置房320多萬套,已建成交付187萬多套,回遷安置居民約123萬戶,累計完成投資7900億元,拉動社會投資近萬億元。通過實施棚戶區改造,有力改善了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優化了城市空間布局,有效帶動了建材、家居、家電等投資和消費,對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堅持高位推動,形成工作合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棚戶區改造工作。早在2009年,即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22個相關省直部門為成員的河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領導,研究制定有關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舉全廳之力,采取廳領導分包、處室對口巡查、年終考核驗收等措施,壓實各市縣政府主體責任,激發基層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務求工作實效。各市縣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棚改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如三門峽市成立了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棚戶區改造指揮部,建立聯席辦公會議制度和限時辦結制度,市紀委監委和市委督查室定期開展督查問效,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問題解決徹底。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了上下聯動、配合緊密、務實高效的棚戶區改造工作推進機制。
二、堅持政策引領,提高工作質量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45號)、《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國發〔2013〕25號)等文件要求,先后出臺《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若干意見》(豫政〔2011〕84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豫政〔2014〕17號)、《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豫建住?!?021〕69號)等文件,逐步搭建并完善棚戶區改造政策框架,充分發揮政策引領和保障作用,有力促進了全省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
三、堅持突出重點,推動工作落實
一是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對年度改造任務,層層簽訂責任目標,壓實各級政府責任,實行年初定計劃、年中促進度、年底抓考核工作機制。對督查和考核中發現的工作不重視、開工進度慢、工作成效差市縣,全省通報批評,并相應扣減下一年度獎補資金。對工作機制健全、工作成效明顯的市縣,全省通報表揚,逐漸在全省范圍形成爭先恐后的干事氛圍。
二是抓好資金籌措。搶抓棚改融資政策機遇,在全國率先建立棚改政府購買服務貸款模式,通過國開行、農發行累計簽訂棚改政府購買服務貸款合同項目565個3945億元,已發放貸款3018億元。2019年國家推行棚改專項債后,我省各級財政和棚改部門積極申請,累計發行棚改專項債項目1207個1077.72億元。近三年來,共申請各類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50.88億元,省級財政安排7.96億元,有力保障了棚改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三是做好用地保障。將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納入當地土地供應計劃,實行計劃單列、優先安排、應保盡保,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指導各地在編制土地供應規劃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重點確保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用地供應。對涉及的符合條件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項目和政府投資建設棚戶區改造異地安置住房項目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依法收回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和儲備土地優先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
四、堅持為民理念,實施和諧棚改
一是加強信息公開,提高群眾參與度。在棚改項目實施前,對改造方案、征收補償標準、安置房選址、項目規劃設計等,通過“四議兩公開”、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和全體居民大會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和決策權。鄭州市堅持“四不拆”,即:不簽協議的不拆、兌付不到位的不拆、思想工作不到位的不拆、群眾合法利益受損失的不拆,切實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在項目建設中,邀請群眾代表參與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和施工組織的各類過程性監督。安置房建成后,按照簽訂協議時間順序或其他群眾認可方式公開選房,選房結果及時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二是鼓勵連片改造,提高居住便利性。把棚戶區改造作為百城提質建設工程重要載體和抓手,與城市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以經濟發展為主線,以提高群眾居住品質為目標,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鄭州市強化“五規合一”,注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實施整街坊、成片區有機更新和有序改造,充分考慮群眾就業、就醫、教育、休閑等需求,合理規劃建設停車場、公共綠地,以及便民服務中心、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不斷提高居住品質和生活環境。
三是加快建設進度,提高居民回遷率。堅持一手抓開工,一手抓建成。在確保完成年度新開工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切實縮短居民回遷周期,提高居民回遷率。目前,全省累計123萬多戶居民住進新居,徹底告別了臟亂差棚戶區。平頂山市和郟縣在推進棚改工作中,堅持“三個統籌”,即安置房建設和拆遷收儲、百城提質統籌謀劃,項目建設和資金籌措、手續辦理統籌謀劃,新建項目和續建、待建項目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棚戶區改造、城市建設和改善居住條件,綜合成效明顯。
四是推進逾期整改,提高群眾獲得感。在全省開展棚改逾期未交付項目排查,建立逾期項目臺賬,明確整改責任主體和責任人,實行半月報制度,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全省棚改逾期已完成整改近9成,有效防范化解了風險隱患。洛陽市制定了《洛陽市城市區安置房建設項目歷史遺留問題化解處置辦法》和《關于進一步加快中心城區安置房建設項目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工作實施意見》,相關部門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棚改逾期項目和安置房問題項目整改工作推進順利。我省棚改逾期整改工作經驗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簡報形式印發全國住建系統。
五、堅持問題導向,完善長效機制
我省高度重視棚改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成立了審計整改專班,建立了聯合會商、轉辦交辦、月報告、督辦提醒等制度。堅持問題導向,做到舉一反三,對現行規章制度、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及時修訂完善,切實做到發現問題和完善制度并重,整改問題和促進提升并重,避免再次發生類似問題,全省先后出臺16份長效機制文件,不斷規范和提升棚改工作質量。我省的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受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省政府、省審計廳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國住房保障政策培訓會上介紹工作經驗。